查看原文
其他

不确定的危机面前,我们已进入“高韧性社会” 丨 政邦藏书架

政邦智库 2022-04-25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政邦藏书架,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本周推荐的好书是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1


消失的中产
 
2006年,被称为“日本趋势大师”的大前研一,出版了一本名为《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的书。
 
书中大前研一创造性地用“M”来比喻社会经济结构的两峰形态:
 
一边是收入最高的一群人,另一边是收入最低的一群人,彼此相距甚远,而中间的下陷处便是收入中低的大多数人。
 
大前研一分析的是日本社会,曾经被认为是“橄榄形”的社会结构。
 
也就是拥有一小批富人和一小批穷人,中间绝大多数是中产阶级群体。

这一结构被认为是理想的社会阶层模式,这种结构的社会也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
 
但大前研一在书中的结论是:

“橄榄形”社会正在远去,中产阶级减少、贫富差距加大的“日本式社会”正在到来。

记者比尔·毕晓普同样也注意到在美国出现的“大分层”现象。
 
2010年左右,美国人之间的隔离,已经不限于政治信仰和文化倾向,也出现在收入、教育、阶层等社会经济阶层的各个方面。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2000—2014年,美国229个城市中的203个城市都经历了中产阶级人口收缩;而美国中产家庭比例从1971年的61%下降至2000年的55%,2015年首次跌至50%。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欧洲,柏林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1991—2013年,德国中产阶级从60%降至54%。
 
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包括挪威、丹麦等11个欧洲国家中7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在减少。
 
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2004—2011年,欧洲的中产阶级人数减少了2.3%。
 
所有这些研究结果都意味着,曾经被视为社会稳定器的中产阶级正在加速消失,世界稳定的压舱石正在被贫富差距一步步侵蚀。


2


“世袭资本主义”
 
《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曾警告,美国正在退化成“世袭资本主义”的社会,那些亿万富翁的继承人,主导着政治、经济和文化。
 
随着财富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中,制定经济规则的权力也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美国智库政策研究所对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的分析发现,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中,有136人的财富来自上一代人,这一比例约占整个榜单的1/3。
 
联合国报告指出,1981年,美国最顶层1%的人的收入,是底层50%的人的27倍,这一比例在今天达到81倍。
 
皮尤研究中心另一份数据显示,1963—2016年,美国上层家庭收入增长了90%,而底层家庭收入增长则不到10%。
 
这一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联合国报告指出,1983—2014年,法国最富有的1%的人平均收入增长了98%,而其他人的平均收入只增长了31%。

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和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同发布的《澳大利亚2018年收入不平等报告》显示,2003—2015年,澳大利亚最富有的20%的家庭的平均财富增长了53%,但最贫困的20%的家庭其平均财富则下降了9%。
 
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甚至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美国税收公平组织和不平等计划政策研究所对《福布斯》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从2020年3月18日大部分州开始疫情封锁到5月19日,美国600多位亿万富豪的总资产从2.948万亿美元增至 3.38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 15%。
 
就在同一时期,美国超过3800万人失去了工作,将近150万人感染了新冠肺炎,近9万人死亡。
 
在其他新冠肺炎受害者中,还有超过1600万美国人可能失去了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
 
低收入工人、有色人种和女性在卫生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遭受了不成比例的痛苦。


3


不确定性的社会考验韧性

如何应对危机,一直是人们反复讨论的话题。
 
当下亿万网民,天天都在“见证历史”,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突发事件总会过去,“黑天鹅”漫天飞舞可能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常态。
 
这并非一个耸人听闻的判断。
 
究其原因,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使人类面对接踵而来的不定性。
 
不确定性可能来自病毒,可能来自经济,可能来自技术,可能来自科技,可能来自气候,可能来自政治与社会……

"韧性",本来是物理层面的术语,是指某种材料在塑型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承受应力时对折断的抵抗能力。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韧性在国外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学、心理学等领域,是指一个系统从干扰或破坏事件中得以保持或恢复其功能的能力。
 
2015年,联合国机构间常设委员会(IASC)将"韧性"的定义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层面,指个体、机构以及社会面对各类风险时的预防、抵御、适应与恢复的体系化能力。
 
近年来,"韧性"这一概念在中国也逐渐被应用到经济、社会等领域,常被用以表示中国经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持续抗压增长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概念逐渐"受宠"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所处环境与相应应对策略的认知的变化。

变化在于,在越发不确定的环境之下,人们的生存模式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追求速度和效率转向了强调抵御、恢复以及可持续的韧性。


4


这不仅是“中产”们的“求生方案”

不确定性的存在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黑天鹅"将有可能随时随地飞起。
 
生存的范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更新的应对模型。

高韧性的个人是能够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觉,在面对危机时善于协作并心理强韧,能迅速应对危机,并通过快速学习和持续学习不断自我修正,从危机中恢复,实现更好的发展。
 
如同面临冰川时期到来时的那些不断进化而获得生存的动物一样,我们也需要去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
 
面对不确定性挑战,《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提出了“高韧性社会”的概念和建设高韧性社会的五个关键阶段、八种核心能力与二十一条具体行动方案。

读过这本书的人,留下了很多评论。

他们有的说:“这本书中有很多典型的案例,非常直观生动的阐述了问题,通俗易懂。”

有的说:“不读会后悔系列,一直都很崇拜帮助企业转危为安的传奇领袖,比如:马斯克、乔布斯,这本书里都分析了他们当时危机处理的案例,而且会配合专业的分析,受益匪浅。”

有的说:“高韧性社会听起来很大,但其实适合每一个人,经历过危机才知道韧性的宝贵。”

还有更多的人说:应对不确定危机,做一个“高韧性”的人。

更多走心好书
请持续关注“政邦智库”

— THE END —

▍延伸阅读·政邦报告
河南暴雨敲响的城市“自然警钟”
河南暴雨引发的城市“极限治理”
河南暴雨启示的城市“久安之道”

▍延伸阅读·政知灼见
当城市泡在水里,卫辉的无助与救赎
发刊词:“知”时代,“见”内心

▍延伸阅读·政邦会客厅
联合国前高级官员李少义:实现“双碳”,需要考虑市场运作

▍延伸阅读·政邦充电站
写材料怎么写出思想性?内附经典案例丨政邦充电站

▍延伸阅读·政邦招聘
求贤令丨工作的乐趣,在于和什么人做什么事



政邦智库,是一家致力于关注公共生活、解读政策变化、把脉社会趋势、服务商业文明的媒体型智库,由凤凰网评论部与政能亮核心团队在北京创立。

政道中和,兴国安邦——政邦智库,将继续秉持“好政策 亮中国”的基本理念追求,以深度研究服务公共事务,以智力影响追求美好生活,以专业力量助力社会进步。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政邦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